南极纪行之五 南极的冰
作者 赵牧
题记 2013/11/19—12/05,应德迈国际之邀,前往南极半岛“探险”。北京起程,飞经迪拜、里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斯怀亚,然后乘德迈国际包船“探索号”抵达南极半岛。此组文章为沿途识记。
都说南极的冰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冰,这也是来南极探险的人最向往的景观。其实在南极你也能发现“脏冰”。 102年前,斯科特探险队到达罗斯海时,船上的科学家不时能看一些脏冰,最初他们以为是这些脏物是冰山擦到海床的底部,带上来的海泥。后来抵近观察,才知这些“脏物”其实附着在海冰下面的南极冰藻。
这次登陆南极半岛后,同行鹅友中还有人睁着牛眼盯着海面,说是要寻找什么“黑冰”。
这“黑冰”是个神马玩艺?初次听说一头雾水,等有人从海里捡起一块冰,指着说,这就是黑冰!我才明白他们所谓的黑冰,其实是指因为密度高,光线通过率高,在强光下颜色似乎泛黑的冰而已。这种“黑冰”,在珠峰绒布冰川其实很好找。
说来有趣,南极冰的颜色这次不经意中竟成了我们这些光学盲热烈的话题。有人在船上向有关专家提问:为什么南极有很多冰山看上去不是白的,而是蓝的?于是专家在一个讲座中顺便给予了解答,可能是由于翻译的问题,这团浆糊还是被我们带回来热议了好一阵。
说起南极的冰,还真是大有学问。
1、从名词上讲,就有“浮冰”、“冰山”、“冰架”、“冰盾”、“冰盖”之分。
2、从海上航行讲,你不了解南极的浮冰、冰山,驾船闯进去,那就离死不远了。一百年前,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实施横穿南极的计划,就在威德尔海被浮冰和冰山所困,差点全军覆没。我们这次南极之行的倒数第二天也因为浮冰和冰山拥塞水道,被迫改变计划,结果没有达成越过南纬65度的目标。尽管今天的船舰比一百年前的帆船不知坚固安全多少倍,但南极气候的不确定性 ,实在很考验前来“探险”者的人品
。 3、从生态上讲,如果没有浮冰,南极就不会有冰藻、浮游生物,鳞虾将无从觅食灭绝,企鹅也随之将陷入灭顶之灾,南极的整个生物链条随之崩解。比南极生态崩解更可怕是:据科学家估算,覆盖了南极1400万平方公里的冰雪总体积多达2450立方千米,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60米,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将因此而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这将给世界上人口稠密的低海拔地区造成巨大灾难。
4、就算不谈全球气温升高对南极冰融化可能的影响,从南极蕴藏了全球70%淡水资源的角度讲,如今很多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已经在琢磨如何把南极的冰山拖回家了。在探索号邮轮上,一位外国专家在讲座中说道:你不用怀疑这种可能性会成为现实,技术的发展,瓜分南极冰山的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如果各国为争夺淡水资源,都来拖运南极的冰山,会有什么连锁反应呢,要知道南极是个“旱极”,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其巨厚的冰盖是用了4000多万年才积累起来的,但以现在人类社会的技术开采这些水资源,怕是用不了多少年,南极就完蛋了。
(本文完)
上图 这是典型的浮冰
图片说明 波浪纹表明,这一面冰曾经是海中冰山的底部,冰山重心变化后翻转上来。
评论